“转型时代的诸子学”研讨会在太阳城集团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3-09-26 来源: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



 2023916日至17日,由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转型时代的诸子学”研讨会在太阳城集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16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太阳城集团哲学研究所所长高华平教授主持,太阳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魏霞、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经理吴根友教授先后致辞。

魏霞书记回顾了哲学研究所的创办历程,介绍了哲学所近年来在团队建设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寄语哲学学科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吴根友教授强调,要继承萧萐父先生提出的“历史接合点”这一理论精神,客观地认识诸子学的历史地位与价值:子书兼具知识与思想两个维度,在呼吁技术与思想创新的当代,尤其应该自觉地与子学相接合。

在第一场主题发言中,吴根友教授结合《文心雕龙》提出的三个命题,即“圣贤并世,经子异流”“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经正而子奇”,以及《灭惑论》一文,考察了刘勰的“经子关系”思想,指出《文心雕龙》具有经子二重性。王兴国教授探讨了荀子的人性论与“大清明”之心的关系,认为这个具有自由意志的“大清明”之心与识心相连接,是一切知识之令的根源。华军教授把文质观念的形成归因于古人对合理生存方式的深入思考,由此核心理念生发出的中国传统政治则体现为一个以礼乐刑政贯穿五伦三纲的人文政教系统。

在第二场主题发言中,李大华教授以《老子》的解释史为例,勾勒出它由哲学经典演变为宗教经典的过程,这不仅体现在经典名称上,也体现在对于经典的理解与解释上,还表现在经典中出现的主体身份的变化。高华平教授对作为先秦名家源头的上古“礼官”,特别是“礼官”的职能及其与上古氏族、部落及国家的关系做了深入的考辨,指出“名家”是出自属于炎帝共工氏的伯夷氏族、部落或方国(酋邦)。白彤东教授对韩非子之术作出了一种非厚黑的解释,认为韩非子关注的术是无为的一般治理技术与有为的特殊政治技艺的周密而宣明的结合,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理性的官僚体系。

与会学者主要围绕四个主题展开交流。一是从比较视域探讨诸子学。(1)综合类:何光顺教授旨在剖析先秦诸子的“物化”思维的“时间”感知问题。冯鹏副教授以孔子与诸子的关系问题为中心,探寻“诸子”概念的生成过程和观念变迁。张耀老师将周汉时期子学批评文献的理论归纳为思想观念本身、环境、学说创造者、学说接受者四个向度。(2)比较类:李友广教授以儒家中的孔孟荀和法家中的韩非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周秦之变时期儒法两家在治国模式上的新建构。云龙副教授探讨先秦儒、道哲学依“存在实现论”的个性特质而孕育出的不同于西方哲学知识论意义上的原初“物”论论域。李巍教授由《庄》观《荀》,评骘“性朴”说,阐明“性朴”即“性恶”。李长春副教授探究早期儒家的德性观念,将其置于与道家另一种德性主张的对话中考察其结构的演变,藉以深化对中国思想中德性是否可教的认识。

二是关于儒家哲学的研究。孙海燕副研究员从心理发生学的角度探讨孟子的性善论问题。深川真树副教授聚焦于天人论、养生论和人性论,以此疏证董仲舒思想和公孙尼之学的关系。张晚林教授否认朱子“别子为宗”说,认为朱子遵循的依然是“心即理”之理路。白发红、张永路、王剑、廖晨、何远长、许雪涛等分别论述竹书《性情论》的心性学说、孔子对早期仁思想发展、柏拉图正义观与先秦儒家分义论之比较、孟子对论辩的态度、荀子“性恶”以及董仲舒春秋学思想等问题。

三是关于道家哲学的研究。陈乔见教授以“义”为中心,考察了稷下黄老对老庄价值观念的翻转。王顺然副教授根据“丧”字的意义来解读庄子“吾丧我”的思想,揭示“想象”的工夫的可能性。黄燕强副教授以《庄子》中的孔老故事为中心,分析庄子及其后学如何及为何建构孔老关系,探寻“故事哲学”的实质。罗启权老师梳理并反思了牟宗三关于道家“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创说的得失。

四是关于经学的研究。张培高教授将胡瑗经学的核心思想概括为四个方面:重性情、重民本、重中庸、重共治。李元骏老师分析东汉易学“以礼解《易》”过程中的双向诠释。刘体胜副教授检讨孔子“修”抑或“作”《春秋》的问题。仝广秀、李旭然、龙涌霖、徐翔等主要探究《尧典》中的圣王治道、《周书》三篇中的天命思想及其展开、《大学》之道的论说“次第”结构以及从论说方式界定《孟子》是被书写的说理性对话等问题。

此外,黎汉基、匡钊、宋德刚、何杨、索巾贺、刘依平、陈慧、王博、刘思源、陈瀚钊、祁涛等分别就早期中国对“众”的两种构想、隐喻与先秦政治治理的立场转换、早期中国政治思想中的抑积传统、杜国庠与先秦逻辑史研究、墨家乐思想、湖湘学派与南宋义理史学的展开、“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格致草》中的气论思想、以道德与政治的关系为视角省思韩非子的政治哲学、近五十年刘勰“经子关系”思想相关研究、战国末期贤能观的转向等议题分享了见解。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围绕诸子学及其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取得了互学互鉴、互补互促的良好效果。

最后,李巍教授主持会议闭幕式。高华平教授、王兴国教授、白彤东教授和李巍教授分别作总结发言。经过两天的研讨,与会学者普遍达成的共识是,“转型时代”仍在继续,诸子学的转型依然在路上;中国学者应该继承先秦诸子的自由争鸣精神,同时拓宽世界哲学的视域,推动中国哲学自觉地参与到世界性的百家争鸣之中去。



撰稿:杨修国

初审:黄燕强

复审:刘依平

终审: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