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玲,本科、硕士、博士分别就读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2016年7月起担任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历史系讲师,研究领域为城市史、清代制度与社会、近代社会文化史。主要承担《史学概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等多门本科课程教学。在职期间,在《近代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权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广州市社科与太阳城集团校级教改课题,多次指导大创、挑战杯和本科生获奖论文,并获评2019、2020年太阳城集团优秀班主任、太阳城集团首届“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本科教学经理奖”三等奖。
(梁敏玲老师)
初见梁敏玲,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她实在太瘦了。然而,正是靠这副瘦小柔弱的身体,无可挑剔地履行了四年班主任任期,带领学生与班级取得多项荣誉,还和身边每一位同学都建立起了深厚的羁绊。梁敏玲保质保量完成科研任务,获评教学奖项,能同时做好这一切并不容易,而梁敏玲却笑着说,“我只是在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科研道路:高山仰止,薪火相传
(梁敏玲参加学术活动)
从开始学习历史这门学科开始,梁敏玲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让她获益良多。其中,本科阶段的导师程美宝、硕士阶段的导师茅海建与博士阶段的导师岸本美绪,更对她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正是对恩师们的景仰之情与感恩之心,让梁敏玲拥有了在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动力。
将学术研究“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是梁敏玲硕士阶段导师茅海建对待学问的态度;“读书读到眼出血”,这是梁敏玲博士阶段导师岸本美绪对学生的一句赠言。而这些字句,又正是梁敏玲几位导师学术生涯的真实写照。须知道,史料浩如烟海,但能使用的素材只有一鳞片爪;研究日以继夜,但能形成的文字只有寥寥数笔。梁敏玲的几位导师,对此却“只道是寻常”,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老师们对学术的这份纯粹、专注与执着,让她深受感召;而老师们扎实的史料功夫与敏锐的学术思维,也成为她的毕生追求。
如果说老师们自身的学术让人景仰,那他们对学生本能般的帮助与提携,就让梁敏玲无比感恩了。梁敏玲至今记得,在写作本科论文时,程美宝老师会将她的每一稿都打印了出来,并在其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硕士升博士阶段,茅海建老师尽心尽力地为她计划着将来发展的路向;而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她几乎每晚都会在凌晨三四点将论文的最新部分发给岸本老师,而岸本老师基本能在同一日详细批改并回复。这些点点滴滴,让她的为学之路满是温暖。
在成为了老师的今天,梁敏玲对导师们当年的心境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正如她自己所说:“现在看到身边的学生,就会想到当年的自己,然后就明白‘原来真心希望学生好的心情,是这样的啊’。”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体悟,梁敏玲将“竭诚培养学生”的薪火传承了下来。对此,在她指导下完成了两篇论文并取得多项奖项的17级历史班学生王天卫感触颇深:“敏玲老师与我讨论选题、为我打磨论文,总是不管公交车的末班车时刻。有好几次,我送她出南门的时间都超过晚上12点,日间繁忙的黄埔大道都变得空空荡荡了。”
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启迪思维
在刚入职暨大时,梁敏玲对教学是战战兢兢的。她深知教学是老师的基本责任,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不能照本宣科,在讲授知识前,最好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哪怕是我这种二次元星人,也还是担心自己追不上。”梁敏玲曾如此怀疑。哪怕是拥有了五年教龄的现在,梁敏玲对教学依旧“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每一个学期,她都会重新打磨自己的课件,将知识点打磨得更准确流畅,将用于调动气氛的“梗”换了个遍。而在每次课后,她都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复盘。
“敏玲老师的课堂信息量很大、干货满满,需要我们整节课都全神贯注听讲。”这是上过梁敏玲课学生的普遍共识。梁敏玲的课堂虽然有趣,但从不轻松。一方面,她强调“思维”,因为历史学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她要求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此,16级历史班学生叶树彬颇有发言权:“初生牛犊般思维简单的我,当时表达出来的看法颇为片面,敏玲老师因此多次向我强调要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要批判地去思考,为此我的独立思考能力才得以有所进步。”另一方面,她又强调“互动”,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下,她都鼓励学生学会探索与表达。她利用课余时间举办读书会,与学生共同阅读著作与史料。20级历史班学生王栋民同学对读书课“互相分享,互相交流”的氛围印象深刻,“学问是商量出来的”。可以说,梁敏玲从不希望自己唱独角戏,而是希望所有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彼此发明,教学相长。
如果说课堂与读书会是面对面的教学,“二次批改作业”则是逐字逐句的指导。在每年的史学概论课上,梁敏玲都会对提前交上来的作业做出细致批改、给出详细修改意见,并让学生据此修改、重新提交。“只有经历过这样一轮修改,学生才能稍微体验到‘做学问’是怎样一种状态。”而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又成为她反思教学效果,持续精进的基础。
班级建设:相互成就,无为而无不为
两届太阳城集团优秀班主任,是梁敏玲身上一个醒目名号。她所带领的17级历史学班获评太阳城集团“优秀班集体”(连续三年)、“五四红旗团支部”、太阳城集团第九届“5A卓越班集体”标兵奖。然而,和普通认知相反,梁敏玲最初并没有强求自己带的班需要多优秀。在梁敏玲看来,自己班上的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出身、个性与才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路向。因此,她要做的并不是强求学生们符合唯一的“标准”,而是尽力引导和鼓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必须承认,这样的班级建设方针很容易向“放任自流”的方向滑落,但梁敏玲完美地规避了这一风险。面对着由内外招、多民族成员构成的这个班,“什么时候介入,什么时候不介入,介入的话用什么方式介入”,都是她费心思考的问题。在班级顺风顺水的时候,梁敏玲就像朋友一样,和同学们在微信群、朋友圈嬉戏打闹;但在大学阶段每一个关键时刻,或者一旦有同学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将责任扛下。“暨南好班长”李佳德同学有些动情地评价他们的班主任道:“在这四年间,我们班好像缺了谁都不会缺了班主任,她活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班级建设上,她是我最亲密也最可靠的战友。”梁敏玲对班级的付出,所有同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但我想说,幸运的我,在大学短短四年被您和我们班治愈了。”17级历史班学生魏伟娟的这段话,可以说道出了班上不少同学的心声。
(梁敏玲老师和李佳德班长)
(李佳德,太阳城集团连续两年“优秀班长” “优秀共青团员”获得者;第八届5A卓越引领计划“自强之星”标兵奖、“暨南好班长”标兵奖、“暨南之星”标兵奖)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对于这个让自己付出了无数辛劳的班,梁敏玲感到更多的却是感激,“记得有一晚我快被种种事情压跨了,一不留神,却收到班级公众号上每个人一段的生日祝福,句句贴心。朋友圈被孩子们铺天盖地地表白,看着看着,眼泪不自觉滑下。那一瞬间,有种从喘不过气的压力中被救赎过来的感觉。”可以说,爱与救赎从来都是双向的,17级历史班有幸遇到了他们的“大佬”,而梁敏玲也有幸遇到了这个爱她的班。
(梁老师带领的2017级历史班荣获“5A卓越班集体”标兵奖)
在17级历史班获评5A班集体后,梁敏玲长舒了一口气,“大家一起走过千山万水,属实不易,但也是水到渠成”。连续两年获评太阳城集团优秀班主任,梁敏玲认为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许,她更像是无时无刻照耀柳苗的阳光、滋润柳苗的雨露,只要这片柳荫能一直绿意盎然,就是对阳光雨露的最佳回馈。而这,也是梁敏玲对刚刚毕业离开暨南园的班级同学的最大期许。
(梁敏玲老师和全班同学合影)
文:梁君瑜、王天卫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审核: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