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事传真|公司严格落实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工作,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11 来源: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

2021528日至610日,公司2021届硕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顺利完成。公司全面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双盲评审制度,所有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其学位论文必须通过预答辩及由校外同行专家评审。今年夏季共有32位博士、154位硕士(含5位同等学力申硕人员)学位论文的查重结果符合要求,进入学位论文评审环节,由国内985高校相关学科管理人员聘请专家评审,共有409人次校外专家参与本次学位论文评审。最终,有31位博士、151位硕士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及双盲评审,正式进入答辩环节。

院各专业导师及学位点负责人高度重视学位论文质量,重点关注学生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论文的情况,依据答辩流程和要求,严格把关。受广州本轮疫情影响,本次答辩严格按照太阳城集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基本程序和要求,采取了“线上”“线下”与“线上+线下”三种方式。依据学科专业和培养层次,本次答辩分为31场,参加答辩有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出版等18个专业的研究生。在答辩过程中,专家提出了切中要害的问题和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同学们以较高的专业素养作答,最后各答辩委员会对每一篇学位论文都给出了中肯的鉴定意见。



公司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对三种答辩方式做了全程录像保存,以确保答辩的质量,使答辩过程有记录可查。答辩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就此发表感言:

 ①中国古代史专业答辩人邵婵

非常感激博士答辩组专家的“严把关”!虽然通过了答辩,代表着论文总体上获得了答辩委员们的肯定,但也暴露出一些以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诸如论文的概念界定、价值判断、文章的主线把握、蒙元时段的划分界定、书信题材的价值与深入挖掘等方面,表明论文仍须进一步完善。答辩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心中却没有一刻松懈,这是因为想起导师自入学之日起便耳提面命,教导我要严肃对待学术。虽然我的论文可能对学界贡献有限,但也不敢有一丝懈怠,希望不辜负学校的培养与导师的厚爱。最后,感谢导师这三年来的谆谆教导,也感谢读书期间遇到的伙伴,不负相遇,岁月可期。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答辩人陈嘉乐

受突发疫情影响,我们组的答辩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外校专家只能通过网络参与答辩,他们之中有的已年逾七旬,却也跟着我们忙活了一整天,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我们论文负责,着实辛苦!当听到答辩主席宣布我们顺利通过答辩时,感觉就像做了一场不真实的梦。梦里装着这三年的点滴往事——欢愉尽兴、辛酸苦闷,都像过电影一般在脑中闪过。感慨三年倏尔飘逝,所幸得遇良师诤友,获益良多。我想感谢每一位在我读研期间给予我帮助的人,也感谢暨大,给我家一般的温暖。我会带着这些美意,继续努力前行。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答辩人章策

回忆起答辩前的努力,眼前闪过了狂风中寻人、暴雨中调查、疫情期间伏案写作等场景,历历在目。毕业前一年,刚好遇到了人类史上巨大的新冠疫情灾难。庆幸的是,学院和导师对学生的种种关怀,让我们浮躁的内心得以平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了机会将所学与所思一字一句地写进论文里。在方言学这一学科面前,我的调查与记录是客观真实的,但我的描写分析就如孩童涂鸦一般稚嫩。愿至此之后,自己可以继续静下心来多读书、多调研、多思考,心无旁骛地去探索、去奔跑。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答辩人李嘉慧

在暨南园学习的三年时光,给我的人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老师们的作风体现着“暨南精神”,他们以身作则,培养我们求真、求实的品质。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书籍和数字资源,满足学术研究需求之余,也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暨大的学术气氛十分浓厚,丰富多元的学术讲座常常带给我们带来启发。在答辩主席和委员的严格把关下,我们的答辩结束了。月末前我们就会按照答辩专家的意见修改好论文,有序地离开暨南园,无论天涯海角,我们的心中会时刻铭记“忠信笃敬”的教诲。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答辩人孙清文

随着答辩结束,在暨南的三年生活也迎来了尾声。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的办公楼总是那么静谧、整洁,三楼的那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许多人的青春。想起这些年在这里参与的读书会、座谈会,点点滴滴似在眼前。感谢我的导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真正的样子,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为人处世。他对待学术严肃认真的态度,令我受益终身。记忆中的暨南总是鸟语花香,绿意盎然,我们即将在凤凰花开之际离去。祝福您,我们的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愿您生机勃勃,桃李芬芳!


千里风中鹏正举,万里征程催人进。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杨刘秀子

/林江钿 谢梓翀

审核/郑少青

终审/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