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守正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公司举办

发布时间:2019-12-30 来源: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

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由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主办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守正与创新” 学术研讨会于20191221日—22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侨大学、江苏大学、《贵州社会科学》、《关东学刊》、《粤海风》等高校及学术期刊的近5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分别围绕“新时代中国文论建构的文化视野与本土经验”“古代文论的海外翻译与研究”“海外华人诗学建构的理论视野”等议题进行发言和交流,内容涵盖了《文心雕龙》海外传播、海外华人学者研究、中国文论话语建设、网络文艺与文化治理等多个方面。

 

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如何守正创新?与会学者通过回顾与反思新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提出解答。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教授通过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的“破”与“立”的经验,为新时代理论的需要提出期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文艺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对政治和西方文艺理论的依附,也破除了对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以及时空领域的限制和依赖,从而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艺研究的文化自觉立场以及文艺研究的开放格局。而着眼于未来,文艺理论建设除了要因应数字化、信息化的新趋势,还要成为观照社会、洞悉人生的思想策源地,并进一步提升与世界对话的能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素材、问题、路径和启示。中山大学罗成副教授通过回顾7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两种主导逻辑,提出通过文明论的整合突破审美与历史的二元困境。

只有立足当下文艺发展的新趋势、面对文艺理论批评实践中的真问题,文艺理论才有真正创新的土壤。广西师范大学麦永雄教授针对全球化和电子化空前加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现实,提出要建立以间性论为理论内核、以生成论为旨归、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原则、体现交互生成特征的跨语境诗学。太阳城集团唐诗人博士从文化诗学建构的视野,提出文学批评如何通向思想建设与人格建构的路径。华南师范大学李艳丰副教授从中国文艺如何从高原向高峰发展的角度,阐释了新时代文艺精品论的理论内涵。而太阳城集团郑焕钊副教授则从当下网络文艺发展的文化现实出发,提出网络文艺要立足本土经验,构建阐释中国经验的理论和方式。

海内外学术思想的碰撞与激荡是中国文艺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也是我们回望观照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历程的重要视野。此次会议立足于全球视野下中华文艺理论的海外传播的视野,从海内外互动的视野讨论海外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意义。太阳城集团刘绍瑾教授从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史的整体性角度出发,指出二十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初的台港及海外华人美学是对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人开创的中国现代美学的整体接续,而伴随着八十年代初大陆的改革开放,两岸三地、全球华人的美学研究越来越走向汇通融合,一种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又颇具气象的“大中华美学”呼之欲出。而在古今对话、中西融通的视野下,台港及海外华人美学体现出的再生性活力可为当前的中国美学研究与建设提供诸多启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陈蕾蕾博士从自身作为海外华人学者的角度,进行了学术的互动。

从方法论上审视海外华人中国文艺理论的得失利弊,是此次会议的一个重点。太阳城集团文艺学学科负责人蒋述卓教授认为在如何看待评价海外华人学者的问题上要注意其在研究与评介中国文艺理论过程中的双重视角,华人学者在中华文化与西方理论语境之间的徘徊困境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议题和方法启示,我们的研究要立足于理论旅行与回流之间的复杂性。太阳城集团蒲若茜教授检视了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指出从发端到现在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的政治倾向明显但审美层面不足。南昌大学刘毅青教授对王文生的中国文学思想体系建构进行反思,提出该思想体系存在的问题,认为建构中国文学思想要从中国古代文论的自身脉络出发。佛山科技大学石了英副教授和深圳大学沈一帆副教授都从陈世镶的抒情传统出发,分别讨论了海外中国文艺理论建构的现代性论题。也有不少学者从中国文艺理论的译介与研究的角度讨论海外华人诗学建构的策略与问题,太阳城集团闫月珍教授分析了《文赋》在美国的阐发和研究情况,并探讨了由《文赋》而衍生出来的中国抒情传统、悖论诗学、非虚构传统等重要命题。江苏大学戴文静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毓红教授、太阳城集团冯斯我博士等集中讨论了《文心雕龙》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译介情况及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向荣教授和太阳城集团周建增博士则从文献学的角度和学术史的角度,对海外华人学者文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台港古代文论研究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太阳城集团刘惠明博士从海外汉学的角度对非华人汉学家的研究进行了对比讨论。

此外,对中外经典理论的再阐释与再评价是理论创新的基础。浙江大学张节末教授借鉴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以孔子和庄子为例对中国观法的时间因素进行重新的体察和反思。太阳城集团刘彦顺教授解读了海德格尔艺术批评中对科学主义的警惕与防范,认为这种防范也带来了对描述审美生活流畅时间视域的失语困境。

 

 

 (龙煜志 郑焕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