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焕钊 副教授

个人简介


郑焕钊,男,1984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太阳城集团中文系副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文艺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网络文艺和文化产业、海外汉学、梁启超与启蒙文学思想的教学和研究。有个人专著《诗教传统的历史中介: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发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主编《文化视野中的文艺研究与边界拓展》等。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当代电影》《暨南学报》、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光明网、《文艺报》《文汇报》《中国艺术报》《南方月刊》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文艺评论和产业评论近50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华人学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与海外传播”、广东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广州市社科基金各一项,并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关于网络文化方面的研究报告得到相关部门的采纳。

系统讲授过本科生课程《文学概论》《文化产业与管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马列文论》5门和研究生课程《文化产业概论》《大众文化的生成与消费》《项目策划与管理》《文化研究理论导读》《文化产业前沿》等。

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八批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13年入选太阳城集团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曾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论文 《国产动画价值取向和表述的误区及其突破》获得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啄木鸟杯”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太阳城集团首届新任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太阳城集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爱家乡 查乡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优秀指导员称号。

社会兼职有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艺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广东省作协刊物《网络文学评论》专家顾问、《羊城晚报》“粤派批评工作室”特约评论家、广州动漫协会顾问、太阳城集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电影评论委员会副主任等。


发表论文情况


1.网络文艺、影视文化与文化产业

《底层网络文艺:兴起逻辑及其文化出路》,载西湖论坛编委会编:《新时代文艺的中国精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

《神异传统与网文重构——广东网络小说的创造性表达》,载《粤派网络文学评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5月出版;

<恋与制作人>:游戏仿真类网文的创意与误区》,《网络文学评论》2018年第2期;

2017网络综艺:走向全面规范的拐点》,《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2期;

《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的价值原则及其误区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反思网络综艺内容生产的三个维度》,《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8期;

《网络文艺的形态及其评论介入》,《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2期;

《国产公路喜剧电影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取向》,《当代电影》2016年第6期;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社会: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探求》2016年第3期;

《国产动画价值取向和表述的误区及其突破》,《民族艺术研究》2015年第5期;

《新岭南文化与广东文化产业的内涵建设》《探求》2014年第1期;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民族文化,个人视野,多地记忆:当代中国电影的真实风景》(译文),《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

世界华语电影:诗学·文化·产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艺研究》2010年第9期;


2. 海外汉学与文艺学相关问题:

《“重写文学史”的海外经验》,《广州文艺》2019年第1期;

《文明质变时代的价值建构——刘斯奋文艺文化思想浅析》,载《诗文书画说蝠堂——刘斯奋作品评论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

《作为文化研究本土化实践的“再解读”思潮》,《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文化政治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主体性》,《探求》2017年第5期。

《第七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暨南学报》2016年第12期;

《梁启超与“中国文学”概念的现代发生》,《暨南学报》2015年第11期;

《“启蒙”概念的本源与中国现代的误读》《华夏文化论坛》第1120141月;

《艺道合一:宗白华比较诗学的探源之路》,《美与时代(下)》,2013年第7期;

《文化观照与现实关怀——蒋述卓文艺思想述评》,《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论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现代性内涵——兼对现实主义美学的新解读》,《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主体的召唤与实现——梁启超启蒙小说理论新探》,《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启蒙视野中的梁启超情感诗学》,《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

《群体心理与梁启超启蒙小说理论的形态》《文艺研究》2009年第8期;

《接续历史的整体之思——浅析叶维廉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反思》,《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巅峰理性的萨德风格,《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年第11期。


3.批评短文:

《经典的魅力:存在及其发现》,《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岭南》20180830日;

《中国电影存量时代的审美与需求》,《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第11期(2018-03-22);

《从<演员的诞生>看演技的回归》,“光明网”光明文艺评论频道2018126日;

《这个时代的文化,并非精致与粗鄙的二元对立》,《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第35期;

《陈崇正:“半步村”书写的文学标识》,《羊城晚报》2017910日;

《互联网时代的喜剧创作,周星驰是灵感也是套路》《文汇报》2017810日;

《从电影《闪光少女》看——青春片主流化的突围与困境》《文艺报》201789日;

《历史文化资源的流行转码,能否告别简单粗暴?》《文汇报》201775日;

《从“小清新”到“污文化”,不是蜕变是退化》《中国艺术报》201773日;

《网络综艺节目的三个问题:内容创意 价值尺度 明星消费》《文艺报》2017614日;

《国产动画需要更有创意的表述》《浙江日报》201723日;

《请别再用情怀赚票房》《浙江日报》2016815日;

<湄公河行动>创新主旋律》《浙江日报》20161019日;

《城市文学:打破“他者化”思维惯性》,《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岭南》2016831日第4版;

《创造性转化:网络文学批评新范式》,《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岭南》20141031日第4版。


联系方式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太阳集团城网站2017中文系,510632

E-mail:(科研事务);

 tzhz2012@jnu.edu.cn(教学事务)